芯片研发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并行不悖

内容摘要◎夏立雪    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,我认为中国算力资源的一个突出特质是多元异构。不同架构的算力芯片、多样化的服务器形态、差异化的存储配置……这些要素交织组合,形成了成百上千种可能。我相信,掌握整合这种复杂多元异构算力的核心技术,是中国确保人

◎夏立雪

    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,我认为中国算力资源的一个突出特质是多元异构。不同架构的算力芯片、多样化的服务器形态、差异化的存储配置……这些要素交织组合,形成了成百上千种可能。我相信,掌握整合这种复杂多元异构算力的核心技术,是中国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、可靠、可控的关键一环。

    基于这一认知,对于国产芯片未来发展路径,我提出“三步走”战略构想。

    第一步,基于现有主流芯片,追求极致的软硬件协同优化,以有限的算力推动国产模型能力快速迭代。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,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    第二步,着力推动国产芯片开放底层生态,构建强大的“异构”人工智能系统,通过智能调度和资源整合弥合算力缺口,实现模型能力的全面超越。

    第三步,构建起国产“同构”系统,打造“国产模型—国产芯片—国产系统”的闭环生态,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发展。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,既体现了技术演进的客观规律,也彰显了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。

   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自主之路绝非闭门造车。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者,我始终认为,产业的自主可控与开放包容,从业者的技术报国情怀与拥抱世界的全球视野,并行不悖。

    在芯片的方寸之地搏击长空,既要锻造自主的脊梁,也需敞开合作的心胸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多元异构的算力格局中把握先机,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。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